本报记者杨紫羽文/图
与同事们讨论技术问题。
工作中的邓志敏。
邓志敏是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冶炼分公司粗铅厂的一名冶金工人,专长于还原炉炼铅工艺操作。邓志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兢兢业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公司战略目标和冶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邓志敏被分配到驰宏会泽冶炼厂。由于岗位定在还原炉,邓志敏在认真完成领导交办事务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观察学习还原炉建设的过程。从还原炉使用的柴油管、氧气管、煤气管等管道的排布到近百个各类阀门的安装他都一一牢记,还原炉的整体构造、设备配置在他一遍遍翻看图纸下,清晰地刻在了脑子里。
邓志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累,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业务技术骨干,对还原炉的操作也驾轻就熟。说起第一次参加大赛,邓志敏说:“我始终认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当知道省总工会要在驰宏会泽冶炼分公司举办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技能大赛后,我知道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来了,我要在这个赛场上完成一次最出色的演出。”在此期间,抓紧学习、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成了他除工作外的第一件事。经过初试,邓志敏进入了复赛、决赛,他也曾感到压力重重,虽然决赛的理论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他通过沉稳、娴熟的实作技能稳稳拿下了技能大赛状元的桂冠,成为云南省第一座铅还原炉冶金的第一能手。
之后的工作中,邓志敏和同事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成功实施了延长炉龄攻关项目。“每一次炉墙倒塌,就要重新砌筑炉子,先要把废弃的砖打出来,这个过程中,为了抢进度、不影响生产,不可能等到炉子完全冷却下来,温度还很高的时候,就要进去工作了,为了克服高温作业、烫脚等困难,我们就用木板踩在脚下,过一会,木板就会燃烧起来,为了避免重复这样的工作,就进行了延长炉龄的攻关项目。”邓志敏介绍,该项技术攻关,每年能为分公司带来45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邓志敏心系企业,热爱岗位,凭着一股能吃苦的钻研劲头,不断学习、巩固岗位业务技能。几年来,他参与了延长还原炉炉龄、降低还原炉渣含铅、缩短还原炉熔炼周期、延长还原炉渣溜槽使用寿命等50余项技改项目,获发明专利2项,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成本,提升了设备安全性能,为公司战略目标和冶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1月,邓志敏荣获驰宏会泽冶炼厂“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4月,荣获云南省第十一轮职工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技能大赛状元称号;2015年,他所在组获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16年1月,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七届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6年5月,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2月,获曲靖市特殊津贴;2019年3月,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专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