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林
2006年10月,杨川肺部的癌细胞持续扩散,健康每况愈下。在极度绝望中,他又抽起烟来。开始是偷着抽,悄悄拖着只有一叶肺的身体,拐进工商局大门口的小卖部,买一包烟抽。我们发现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打电话问医院的主治医生。医生说,他想抽就让他适当抽一点。这是医生的话吗?但仔细思量,还是觉得医生说对了。他每天在肿瘤医院的病房坐看风云,生老病死的事,早已参透了。实际上,在生命无望的情况下,患者生理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比挽救生命本身,也许更有意义。
于是,杨川抽烟由秘密转为公开。有一次在饭局上,朋友给我一包好烟,没舍得抽,去看他的时候,我拿给他。他说这么贵的烟,抽了可惜。
11月中旬,我去张罗杨川的墓地,买了一条烟,没用上,也拆开给他抽。再后来,我又去看他,口袋里实在没有好烟,临时在街边的商店买了一包烟打开,我点燃了一支,给他点燃了一支。他抽了一半就咳嗽不止,掐灭了。
12月20日,杨川油尽灯枯,溘然长逝。
12月24日,从他墓地上回来,我忽然在他睡的那个四面堆满书的房间发现上次给他的那包烟。那是我最后一次给他的烟,没抽完,还放在书架的台板上,已经有点回潮了。我抽出一支,放在鼻下嗅,一丝熟悉的香味儿。我下意识地又抽出第二支……忽然看到空空如也的床铺,给谁呢?刹那间,一种巨大的悲凉感涌上心头,顿时泪流满面,是那种缓不过气来的感觉。
我想起曾经爱唱的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分给我烟抽的你……”杨川于我,是朋友,亲如兄弟,如今已生命如烟。
我对于生命的理解还算豁达,然而对于生命所承受之重,却日益不安。其实,一个人的生命,往往不完全属于自己,往往不完全为自己活着。人为什么而活?为爱,为亲人,为事业,为朋友。就像杨川,他告诉我,他觉得还有许多事没做完。临别人世,他留给我一本厚厚的日记,一篇尚未完成的《陆小顺的故事》,一个人气逐渐衰落的远方文学网站……他希望我好好活着。他说:“茂林啊,我听你也是经常咳嗽,晚上写材料,烟就莫抽了,酒也莫喝了,烟酒是别人的,但身体是自己的,你要好好活着。”所有这些,像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使我丝毫不敢懈怠。我还活着,我要活着,我要好好活着。我活着,于爱是一种牵挂,于亲人是一种庇护,于事业是一份力量,于朋友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我开始变得格外珍惜生命,我开始跑步、节食、戒烟、戒酒。我每天都在与这些不良嗜好作斗争,每天都累。郁闷的时候,写作的时候,坐在电脑旁的时候,总是想抽烟;欢聚的时候,孤独的时候,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想喝酒。因而,想戒烟,难以戒烟;想戒酒,难以戒酒;就像你想忘记一个人而难以忘记一样。每次咳嗽时总是对老婆说,从明天开始,保证再也不抽了,可是当明天来临,誓言变成谎言。每次喝醉总是对老婆说,从明天开始,什么人叫我喝,我也不喝了,可是当别人端起酒杯说“干”的时候,不喝好像自己做错什么事似的无地自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烟抽了一根又一根,酒喝了一杯又一杯。
生命如烟,点燃后,燃尽一生。
像我这样的人或像杨川那样的人,世界上有很多。其实,我们可以像蜡烛那样,让生命的光和热,为这个世界、为我们所爱的人带来更多的明亮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