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一(五)班 何思圆
才离家几个月,便生出了思乡之情。在关于家乡的温暖画卷中,总有一个身影时时浮现,牵动我全部的情思。那身影矮矮瘦瘦的,肩却比同体型的人宽许多,上下不匀称,并不好看。干活时,她身上只见灰色或黑色的衣物,虽穿着不适却很耐磨;不干活时她也喜欢穿鲜艳的衣服,红的紫的,配上盈盈的笑容,任谁见了都心情大好。
那是我的邻居——一个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人。
地道的家乡人总是勤劳的。房前屋后有水灵灵的蔬菜,自家土地里一年四季都有作物,院子里的晒场更是见证着四季的变迁。每天早上刚听见狗叫她就出门了,而那狗还是她叫醒的呢!离了家就往地里去,直到日落了才见回来,劳动了一天步伐略显疲惫,披着夕阳悠悠迈开。每每这个时候,我总能感受到王绩笔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恬适。纵然劳动了一天很疲惫,她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仅周围的小孩喜欢在她家的院子里玩,左邻右舍也愿意在晚饭后来这里坐坐。
春天,从地里收回了饱满的蚕豆,铺在地上白花花一片。如果这时候去她家做客,她一定会拿出热气腾腾的煮蚕豆招待你,虽软软糯糯的没什么甜味,但还是不停地往嘴里喂——是家乡的味道啊。
追随夏雨而来的,是山间精灵——菌子。她是一个农人也是一个爱玩的人,于是上山捡菌子就成了她最喜欢的“娱乐项目”。前一天刚下过雨,第二天早上她便招呼我们上山了:“昨天下了场好雨啊,今天菌子肯定出的多。”等到下午你一定能在她家院里看见各种各样的菌子:青头菌、奶浆菌、草菌……一时间,小院里又晒满了洗净的菌子,她会将菌子晒干封存起来,以便过年品尝。
秋天乃一年的重头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登场了。小院最挤的时候就是在秋天,她最高兴的时候也是秋天。玉米被收上来,用它自己的“外衣”将自己与同伴打包起来,交叉挂在木架上、房梁上,远远看去像在小院上用金色颜料染了几笔,更添魅力。晒满粮食的小院被罩上了神圣的光环,创造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是脚踏实地埋头耕耘诸如她一样的农人们。
冬天多半在忙着准备过年的食物。晒酸菜、打饵块、腌火腿……小院一片富足的景象。若你觉得这些活没有种地累,那么你一定是没有亲眼见过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譬如腌火腿,首先得选适合的盐,然后还要有娴熟的技艺,一旦手法不对,没有将盐揉到位,那么这火腿就废了;还有打饵块时要将米一遍一遍地蒸,时时刻刻得盯着火候;腌酸菜之前要煮熟,但不能煮烂……即使工艺再繁杂,她也能每一样都干好,做出来仍不忘同乡邻分享,年味在她家周围弥漫开来。
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无形之中她教会了我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不忘根本的人。你看,关于家乡,她不就是我家乡的代言人吗?
指导教师:高海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