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当下,家,单位,两点一线成了日常。病毒禁锢了我们的脚步,却永远禁锢不了我们的思维,在书的世界里行走,朴素的生活因浸染书香,格外沉静。
减少了外出,停留书房的时间便长了一些,疲累的时候,只是轻轻摩挲着书脊,感受着它的厚度,当年读这本书时的心境便清晰呈现,仿佛遇见了曾经的自己,一种熟悉的感动遍布全身;又如见到了久违的老友,一时不知从何聊起,相顾无言,随之盈盈浅笑,亦不觉尴尬,反而倍增亲切……
有些周身泛黄了的老书,是我关照的重点,淘书时的激动,讨价还价时的羞涩,还价成功后的小得意,以及淘来后视之若宝的惊喜,随后对摊主的淡淡的愧疚……五味杂陈的感觉再次涌来,实在想念那些年行走于旧书摊“淘宝”的岁月!现在的书店越来越城市化、现代化,时尚、浪漫、雅趣,却总觉得不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常去的地方,总想起那逼仄的、简陋的小书店,想起那摞着一堆堆旧书的小摊,想起学生时代校园附近挤满了同学的租书小屋!就这样任思绪在回忆里行走,因为有书,也十足的浪漫。
“书荒”的时候,不拘看什么书,随手翻起一本,读着读着,虽没有初见时的惊喜,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劝慰、鼓励好友的诗句,我们一样受益无穷!
古人对于读书的体悟不止如此。杜甫说:“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范仲淹道:“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王安石曰:“开编喜自得,一读疗沉疴”;苏辙称:“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每当读到古人这样的感悟,总觉得古人的境界是巍巍高山,自己只是山脚下的一粒尘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于是,下班回家,抖落一身的疲惫,将自己完完全全松落下来,泡一杯清茶,静坐在斗室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独自享受着惬意的与书的交谈,慢慢融入文字编织的纯净奇美的世界里,思维和情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理智也是百分百的在线。此时,只有轻翻书页的摩擦声,和着窗外若隐若现的鸟语虫鸣,在书的世界里行走,无疑是最好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