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社区。在《徐霞客游记》中并没有关于徐霞客游历曲靖途经潦浒的明确记载,但他曾经途经潦浒的说法绝非子虚乌有,而是基于他第一次途经曲靖游历路线的客观推断。
为了探寻南盘江的源头,徐霞客曾经两次游历曲靖,其中他第一次游历曲靖的行踪,记载于《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一》之中,是他由黔入滇之后最初87天的游记,但这部分游记内容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毁于变乱之火。我们无法知晓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十日至八月初六日期间徐霞客在曲靖府(今曲靖市)、云南府(今昆明市)、临安府(今红河州)等地的详细游程。关于这一段游踪,只能通过《滇游日记二》《滇游日记三》和其1638年农历九月在嵩明州(今嵩明县)写就的《盘江考》中,有所了解。
《盘江考》记载:“有船南通越州,州在曲靖东南四十里。舟行至州,水西南入石峡中,悬绝不能上下,乃登陆。十五里,复下舟,南达陆凉州。”此段文字的意思是:有船往南通到越州,越州位于曲靖府东南四十里处。乘船航行到越州,河水往西南流入礁石遍布的峡谷中,峡谷极其陡峭、船无法上下,于是下船上岸。走十五里,又乘船往南到陆凉州。这段文字中提及的“越州”,时为“越州卫”,即今天的麒麟区越州镇越州社区所在地。“舟行至州”,说明徐霞客本人是乘船到过越州卫的,现今麒麟区越州镇和平社区舟上村,有南盘江的支流河道(已被改造成鱼塘)雏形直通越州社区北门紧邻的西关社区。文中提及的“水西南入石峡中,悬绝不能上下”之地,通过沿南盘江顺流实地考察,应为现今南盘江流经窑湾村以南约800米处起、经黑宝滩村至麦地冲村长约1.5公里的区域位置。道光《云南通志稿》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蒋义庆任曲靖知府,治理交河(今南盘江),疏浚亮子口,开凿黑宝滩。道光七年(1827年),又治理南盘江上游金龙沟至黑宝滩段,全长75公里,历时74天完工。据当地人回忆,过去南盘江水流经该流域,因江底和江流两岸岩崖盘踞,致使河床抬高、江面陡然变窄,江水呈“S”形流淌,江中礁石林立,江水波涛汹涌,船只难以上下行走,经过多次炸礁除石、清理河道、拓宽河床,才使江水流淌变得平缓。现今麦地冲村边大桥下的水流仍然有近两米的落差。
归纳上述文字,通过《盘江考》可以得知:徐霞客乘船经越州镇舟上村进入南盘江支流到达越州镇西关村,造访了越州卫后,又沿南盘江乘船南下至越州镇窑湾村以南800米左右,就下船上岸,行走了约7.5公里陆路,又乘船往南到了陆凉州(今陆良县)。之后再经“嵩明州”(今嵩明县)南部的“杨林”,抵达云南府(今昆明市)。
由于近四百年来,南盘江上游的河道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迁,因此上述记载,间接佐证了徐霞客第一次游历曲靖乘船途经潦浒的这一客观事实。
关于徐霞客乘船途经潦浒的时间,由于《滇游日记一》的遗失,只能作一个大致的推测。根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记载,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九日晚宿于贵州省盘州市“亦字孔驿”(今亦资孔)“西门内周铺”。贵州省盘州市亦资孔距离潦浒村约110公里,参照徐霞客每天一般行走约25公里的脚力,期间他又“憩足交水”(此意是指:徐霞客在交水,即今天的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龚起潜家停留歇息),经白石江,抵“曲靖府”,登“石崖堡”(今麒麟区三宝街道温泉社区以西约500米处的石崖,现今山顶建有“玉峰禅寺”),沐浴“桥头村”附近温泉,入“越州卫”等地,因此徐霞客途经潦浒村的大致时间可能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历五月下旬或者六月上旬的某一天。至于徐霞客途经潦浒村时,是乘船一瞥而过,还是驻足停留,就无从考证了。
徐霞客一生寻访名山无数,也曾泛舟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鄱阳湖、湘江、漓江等。在其大部分旅途中都是徒步行走,为此被后人冠以“背包客鼻祖”之称。在其逗留云南的近两年中,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用双腿完成对“彩云之南”的丈量,期间在有记录可考证的文字中,仅在昆明滇池、红河石屏异龙湖、大理洱源茈碧湖、大理洱源西湖和南盘江上游麒麟区至陆良县段有过乘船泛舟的短暂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