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每个人的软肋,是心底最柔软的依托,更是我们要好好守护的人。近些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与爱人、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可是对于与父母相处好像更多强调的只是孝顺。在这里,我想把从书中探知的与父母相处的所思所悟分享出来,希望抛砖引玉让大家想到更多与父母、与家人相处的方式。
不苛求父母,停止指责和伤害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了很多孩提时被误解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流泪,原来有那么多不幸福的童年,但从书中我们也探知到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爸妈,也只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也会因为难以控制自身情绪而非常情绪化,也会因为恐惧被攻击和受伤害而具有控制性。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弗洛伊德也说过“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近年来,“原生家庭”的概念被炒得很热,“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似乎被过分夸大。
可是难道父母不希望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吗?那些年父母可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家庭关系书籍,也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便捷的学习条件和优越的学习环境,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他们养育我们的方法或许不够科学、不够完美,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不能用理想父母的标准要求他们,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父亲对盖茨比说的“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生活,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心怀感恩,改变当下
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童年也无法重来,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不要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原生家庭”,忽视了后天的努力,不要总是沉浸于童年的不快回忆,而失去了感知当下幸福的能力。对被忽视、被误解的过去选择放下,在自己养育孩子时从中吸取教训,不让不幸福的童年延续到你和孩子的相处中。
回忆那些被爱、被温暖、被养育的时光,父母给予我们的,是这辈子都无以回报的。时刻感激父爱、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拿出他们养育我们那样的耐心去赡养他们,可以带他们品尝新菜系、一起去旅行,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聊现在身边的趣事等,只要你有心去做,一定还会有更多与父母相处的小妙招,与他们共享家庭的温暖和愉快吧。
正视差异,主动经营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中胡慎之指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能在一段关系中得到好处,自然会认真经营维护这段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同样都是需要用心呵护的,并不能凭借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就忽视了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对家人的伤害就像茶杯里的茶渍,看似无大碍,但若不及时清洗,日积月累也就无法抹去了。增加与父母的闲聊时间,不关注观点的对错,营造轻松的聊天氛围,真实地与父母交流内心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用心陪伴,看见他们的真正需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最是无奈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与年迈的父母相处时,不能愚孝,但手也不要伸得太长,不要去强势地改变他们几十年改不了的习惯和想法,更不要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插手他们的老年生活,“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小孩子都知道与父母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又怎能忽视这点呢?每个人都享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父母与我们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去经营好与父母的关系。
关于家还有很多很多论述,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在书香里探知更多与父母、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让家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欢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