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谷底的王家湾子村。李勇达摄
崖壁上人工开凿的水渠遗迹隐约可见。李勇达摄
梅家河坝的“三个太阳”。刘光信摄
盘山公路绘出大山身姿,以礼河水书写峡谷奇观。采访组驱车赶往王家湾子。
对岸,一条水渠挂在峭壁上,好似一条细细的腰带系在山间。向导李时春说,这是1957年大干水利时人工开凿的一条引水渠,一直延伸到昭通市巧家县炉房乡鸡噜村。当时,人们用绳子从悬崖上吊到半山腰,一锤一锤、一尺一尺,夜以继日,历经艰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凿通这条引水渠。工程竣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却一直没有通水。坡下,王家湾子村隐约可见,这是一个坐落在大山脚下,悬挂在以礼河边的小村庄。下车,看到王家湾子村后面有一片梯田,很是稀奇,在陡峭的深山峡谷中,竟然可以栽谷子。路边,一个壮年男人正赤着脚,推着小型犁田机在田里劳作,他好奇地看着我们,停下手里的活计与我们打招呼。以前用牛耕田,如今用机器代替,减轻了不少负担,时代在不断进步,劳作方式也变得不一样了。李时春笑着说:“王家湾子虽然气候干热,但是水源充足,很久以前就修了渠引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王家湾子村再向下,采访组来到了梅家河坝,这就是“三个太阳”出没的地方。
传说因为绝壁之下,有户人家姓梅,房子前面有一个相对宽敞的河滩,所以叫梅家河坝。梅家河坝最著名的就是“三个太阳”照峡谷的奇观。1987年,原曲靖地区文化馆的蒋吉成老师到梅家河坝采风,欣喜地发现峡谷西面三凸三凹的山型,造就了每天峡谷出现太阳三起三落的奇特景观。清晨东面的大山把阳光挡住,阳光顺着对面的山坡一点一点往下洒,整个峡谷形成一面背阴、一面金光灿烂的景象,对比鲜明,到了上午10点左右太阳当顶阳光才照亮整个峡谷。
中午2点左右,太阳光移动到西面的波形大山后,第一座大山把太阳光挡住,半个小时后,太阳光又照回来。一天之内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起起落落,当地居民就用太阳光的出现确定时间,并把时间的计量单位以第几个太阳来表述,一般到“第三个太阳”的时候就是该做晚饭的时间了,“第三个太阳”落下去,一个白天也就过去,月亮就升起来了。
除了“三个太阳”的奇观,梅家河坝的悬崖绝壁上,还有岩羊、猴子、獐子、麂子等稀有动物出没。李时春说,在猴子岩上栖息着两群野生猕猴,它们各有领地,基本上互不打扰。当然,有时为了抢夺食物,也会打架。我们到梅家河坝这天,没有见到猴群,有些遗憾。
在梅家河坝采访结束后,采访组赶往本次探秘以礼河大峡谷的最后一站——观景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