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曲靖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每一项发展成果的铸就,工作作风都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保障,更是实现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持之以恒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即日起,《曲靖日报》开设“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专栏,紧紧围绕曲靖市各领域的实际工作,聚焦各级各部门在作风转变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集中展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麒麟区不断加大青年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生态,通过做大就业创业“蓄水池”,让年轻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为麒麟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麒麟区益宁街道南市夜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由废弃批发市场改造而来的“70花柯·曲靖时光”成为年轻人休闲打卡的首选之地。在这里,半数以上的创业者为90后、00后。摊主吴情娟说:“我是第一次出来创业,政府为我们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了。”
夜幕降临,南市夜街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顾客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品尝美食,挑选商品,感受这热闹的氛围。灯火通明的夜街,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夜经济的繁荣与活力。
南市夜街只是麒麟区在“转作风促发展”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之一。2024年以来,麒麟区各级党组织聚焦青年群体就业创业,不断利用闲置的批发市场、老旧厂房进行改造,给青年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麒麟区持续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生态,通过打造劳务品牌、创业品牌、乡村工匠名村、就地就近就业基地等,做大就业创业“蓄水池”;巩固提升“麒麟私厨”省级劳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打造“珠源·巾帼管家”“曲靖金叶农匠”“麒麟建工”“潦浒陶瓷工”4个劳务品牌,累计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7200余人;建设国风市集、越州潦浒2个返乡创业园,培育打造创业街区、创业社区、创业村落3个创业载体,引入经营实体987户,累计带动120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设“古建筑”、刺绣等工匠名村9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乡村工匠名村建设,培育乡村工匠技能人才2900余人,累计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800余人;建设越州现代农业园、闽南建材城、昱安建工等12个就地就近就业基地,累计带动高校毕业生在“家门口”就业3700余人。
除此之外,麒麟区还通过打造青年夜校,满足青年群体多元化的社交、学习、娱乐需求,丰富“8小时之外”的精神生活,让青年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