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钱东秀 朱波 文/图
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一汪碧水如翡翠般镶嵌于喀斯特峰林之间。它就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第一大人工湖——万峰湖。万峰湖因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而形成。多年来,它见证了“三省(区)共治一湖”生态协作的成效,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程。
1998年,随着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的建成,南盘江中段江水汇聚成湖,万峰湖由此诞生。176平方公里的水域跨越云南曲靖、贵州黔西南、广西百色三地,主航道长140余公里,30余个岛屿、58个半岛点缀其间。湖面最宽处达20公里,总库容超百亿立方米,磅礴之中尽显灵秀。
曾经的万峰湖因跨区域治理难,一度面临水质下降、生态失衡的困境。转机始于一场全域联动的“生态觉醒”。曲靖市主动扛起源头治污重任,以防、控、治“组合拳”破局:取缔网箱养鱼、严控岸源污染、建设生态隔离带,推动《曲靖市万峰湖保护条例》落地,让三省(区)协同治理有法可依。短短数年,万峰湖的水质从Ⅲ类跃升至Ⅱ类,湖中鱼群嬉戏,岸边白鹭翩跹,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生态画卷。
生态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共享绿色福祉。如今,鲁布革乡的村民不再局限于“靠水吃水”,而是转身拥抱沃柑、柠檬、油茶等特色产业。曾经的渔民成了果园主人,湖岸坡地上,金黄的沃柑挂满枝头,清香的柠檬远销四方……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20%,生态农业成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万峰湖的良好生态也催生出休闲垂钓、湖岛观光等新业态,湖畔民宿、生态餐厅等应运而生。
今日的万峰湖,既是滇东生态屏障的核心支点,也是曲靖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站在三江口远眺,峰峦叠翠,林木葱茏,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巡逻艇往来穿梭,守护着这片水域的旖旎风光。正如鲁布革乡党委书记刘超所言:“守护万峰湖,就是守护三省(区)百姓的金山银山。”这座“万峰环绕”之湖,正以生态之笔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