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尹永权董学莲文/图
“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会泽县古城街道翠屏小学的校园瞬间热闹起来。自新学期开学以来,会泽县各中小学校陆续推出多种形式的课间活动,让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今年1月,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全省将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保证中小学校每节课间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在翠屏小学的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跳绳,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有的同学在踢毽子,毽子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还有的同学在玩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充分利用走廊等空间,精心打造校园‘微运动场’,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享受运动的快乐。”翠屏小学校长朱莉琼说。
自新学期开始,翠屏小学向家长和学生征集多个课间15分钟趣味游戏,分年级开展课间活动。
据朱莉琼介绍,翠屏小学还建立了分层分级的赛事体系,定期举办球类、课间操、课桌舞等比赛,鼓励家长、教师周末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当课堂,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翠屏小学二年级8班的尹建锋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到球场上练习,这些天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足球运动使他快乐。
“此前课间休息时间只有10分钟,好多同学都不会下楼玩,尤其是在三楼和四楼的同学。这个学期课间休息时间延长了5分钟,下来玩的同学明显增多了。”翠屏小学四年级5班的张舒窈兴奋地说,“和同学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我特别开心。”
课间时间延长5分钟,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课间活动的管理者变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享受课间时光。
朱莉琼表示,翠屏小学将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生壮苗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充分整合课间、大课间、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时间,确保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总时长大于2小时。
近年来,会泽县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项目,形成了“一校一品”的阳光大课间。
“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孩子爱上运动、享受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会泽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活动内容,引入武术、啦啦操等特色运动,探索建立“运动成长档案”,打造更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