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庆奇
提到腾冲,你也许最先想到的是著名的胡焕庸线。一条看不见的线让腾冲和遥远的黑河联系到了一起,两个极边之地的名字便也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关于腾冲,我想说的太多。刚到腾冲工作时我就想写篇文章,可打开电脑,静坐在桌子前,腾冲的景物如同波浪一般涌来,我却不知道该从哪一点浪花的晶莹中开始书写。
2023年5月我第一次去腾冲,不是为了奔赴腾冲的山川美景,是为了工作面试。当我跨越千里,辗转到腾冲,班车到站,我走下车,放眼望去,小城的闲适与安宁就吸引了我。那时正是五月,滇西高原最舒适的时候,傍晚的微风吹过来,整个人就精神了。为更好地观看腾冲城,我选择乘坐三轮车,一路上沿着热海路往石头山赶去。三轮车司机和我像追赶落日的骑士。
我看见了腾冲的绿,绿得那么肆意、浓稠。司机开得很慢,车子行驶在宽阔的路上,路边的行道树高大挺拔,田里的水稻开始扬花了,几个弯腰干活的人像站在绿海中。水田上边就是一个村子:大庄村。当时我心里就羡慕大庄村的人,他们生活在古人诗里,那情景,不禁让人想到孟浩然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后面我如愿到了腾冲工作,对这座小城的爱也由旅人变得更深入。这座城市不仅是我游玩的城市,更是我生活的城市。工作后,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学校周边走走。学校后面的荒山我常去。深入荒山时心里想的是这么美的景,是不是等待着喜欢它的人去寻找呢?也许我是那个秋天第一个到访那片山林的人,也许我前面已经有无数人的足迹,只是山林原本的再生力抹平了人类留下来的痕迹。
学校离和顺古镇不远,我下班后会散着步去和顺古镇。从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进去,田里的蛙声、草丛里的虫鸣,带着山野奇趣,在耳边交替响起。和顺古镇因为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被人熟知,引来无数人到和顺旅居。人们穿行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巷子里,寻找主角们留下身影的地方。
有人说是电视剧成就了和顺古镇,我想说二者是互相成就。如果电视剧不在和顺古镇取景,那段炮火纷飞的滇西抗战岁月很难深度还原。和顺古镇的一座房子,一条巷子,乃至一块磨得光滑的石板都见证着无法磨灭的历史。这是走四方的人用脚丈量出的土地,也是在炮火中尘土飞扬的坚守。和顺古镇的美很难说清,或者说正因为说不清和顺古镇美之所在,它才显得与众不同。
游和顺古镇你要慢一点,从进门的位置绕着最外围的小路慢走,感受古镇的缓慢节奏。走一段路你可以坐在石坎上休息,看着往来的人穿行在这座时空交叠的古镇中。傍晚,红霞满天,整个和顺古镇都在霞光的浸染下。说到霞光,学校附近有一条路,每到傍晚,远处山上的晚霞极美,望着那光亮一点点淡下去,一天的疲惫也好像淡了。
校园熄灯后,我会去操场散步,主要是去看星星。腾冲在坝子里,夜晚灯光熄灭,抬头看到的一定是一片繁星,那么明亮的星星是我在别处不曾见到的。守着一座高黎贡山,守着数不清的星星,生活在腾冲怎能不让人羡慕。
在腾冲不仅景物优美,美食也值得一提。学校上面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斜对面有家做牛肉干锅的小餐馆,平时看不到什么人,夫妻俩守着店,偶尔能看见他们的孩子。我去吃过几次。我每次想多点一两个菜,老板娘必会说:够了够了,点多了吃不完。夫妻二人手脚麻利,分工很明确,男人很快把干锅端上桌,女人接着端来牛肉汤,里面撒些葱花,喝起来别有一种滋味。
与和顺古镇毗邻的镇叫中和镇。我刚到腾冲不知道中和镇赶街的日期,和有个同事提起,她说下次去叫我。她记性好,果真到中和镇街子天她就约我同去。到了街上,这里卖的东西很多我都没有见过,全是当地的特产。特别是水果,很便宜,其中有一种叫老缅桃的水果起初吃起来味道怪怪的,吃了一会儿反而有回甘,吃习惯后倒成了我的最爱水果。
中和街的集镇不大,一条纵贯的路,四条支线,卖菜、卖水果、卖衣服裤子和零食饼子的摊位都是分开摆摊。大家都有固定的位置,不会越界。站在街角,看街上人叫卖东西,看大人牵着孩子,孩子手里拿着包子吃着,那样的场景看得人心里暖暖的。赶街要早去,下午三点以后,商贩就陆续收摊了。原本拥挤的街子恢复平静,好像所有摆摊的人是忽然冒出来,又忽然消失了一样。
腾冲气候好,冬天不下雪,地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东西。从中和镇回学校,要经过一片地。春天,这里可以采摘草莓。草莓直接种在地里,这比大棚里的草莓更有味道。许是在腾冲种植草莓容易,草莓价格都不高,草莓成熟的季节我每天都会去买一点。那时我就想,腾冲真是好地方。缺水是高原最大的难题,相反,腾冲是一座多雨的城市,很长一段时间腾冲城都被雨水温润着。
每一座城留给人的印象都是独特的。腾冲不仅独特,而且多元,很难用几个词概括它的丰富性。我脑子里关于腾冲想说的话太多,可那些话像长脚的孩子,引着我追赶它们。当我快要追赶上时,它们又加快速度,身影也变得模糊难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