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花
在市场交易的广袤天地里,秤,本应是公平的象征,丈量着交易的公正,承载着买卖双方的信任。然而,“鬼秤”的出现,宛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市场的诚信根基,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浙江省诸暨市破获的这起“鬼秤”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诚信建设在市场监管中任重道远。
“鬼秤”之害,犹如一场悄然蔓延的瘟疫,严重破坏市场的诚信体系。在诸暨案例中,商贩陆某利用“鬼秤”,使消费者购买的食材重量虚高30%。这种缺斤短两的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挤压了诚信商家的生存空间,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值得庆幸的是,诸暨市市场监管部门和政法机关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成功斩断了“鬼秤”黑色产业链。他们从接到消费者投诉开始,顺藤摸瓜,深入调查,不仅控制了电子秤生产商和使用“鬼秤”的商贩,还远赴多地,锁定并打击了作弊芯片的生产商。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执法部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也为其他地区打击类似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打击“鬼秤”并非一蹴而就,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市场的诚信建设。
首先,加强监管是关键。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对电子秤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提高生产领域的准入门槛,加大对小作坊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在销售环节,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杜绝“鬼秤”流入市场。
其次,法律的威慑力不可或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制售“鬼秤”行为的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参与“鬼秤”产业链的企业和个人,不仅要给予经济处罚,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
此外,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建设也至关重要。通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场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对诚信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市场氛围。
消费者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在打击“鬼秤”、维护市场诚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勇于对缺斤短两的行为说“不”。当发现商家使用“鬼秤”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鬼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