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邱艳霞 通讯员李娟
4月24日,麒麟区北关小学太和校区四年级全体师生赴珠江源风景区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以“轻叩诗歌大门·探秘珠江源头·传承霞客精神·守护生态家园”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生态观察、手工实践与诗歌表达,引导学生感知家乡自然与人文之美,厚植家国情怀。
在讲解员带领下,学生们实地探访了马雄山东麓出水洞,观察“珠江源”题字石碑。曲靖研究徐霞客的资深学者殷石海老师结合《滇游日记·盘江考》,生动讲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如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纠正历史误判、确定珠江正源的故事,并结合课本上的诗文,将徐霞客给曲靖带来的人文财富娓娓道来。
沿着景区步道,学生们化身“小小生态观察员”,在导师指导下记录马雄山特有物种:漫山盛开的190余种杜鹃、匍匐生长的伏地松等,观察喀斯特溶洞与原始竹林共生系统,同学们还看到了珍贵的白腹锦鸡,惊喜不已。在景区的游客中心,同学们化身成“小小徐霞客”,根据所学知识,用陶土制作珠江流经四省的地理模型,标注出南盘江、北盘江等支流。
同学们登顶马雄山,在三江亭俯瞰“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景区的自然风光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一场别开生面的“源头诗会”让学习与应用形成了闭环,同学们朗诵了原创诗歌:“一滴水穿过三江的胸膛,马雄山托起霞客的目光……”诗歌中流淌着对家乡山河的深情。
大家评选出“最佳地理模型”与“诗意小作家”,获奖作品将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此次研学活动全程贯穿沉浸式学习:在出水洞口,师生齐诵《珠江源碑记》;在野炊环节,学生自主回收垃圾进行分类,践行“无痕山林”理念。带队教师表示:“活动打破了学科边界,让孩子们在山水间读懂徐霞客精神,用双手感受生态文明的重量。”
据悉,今年以来,麒麟区北关小学太和校区广泛开展“跟着课本去研学”活动,每个年级精心设计一个主题,结合曲靖“五张名片”,让学习走出课本、走进实践,实现跨学科立体融合,深受学生好评。